c 2010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论文_应届生求职网
欢迎访问番禺人才招聘网!
栏目导航:
应届生资讯网 / / 职业规划

2010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论文

2022-03-23 |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下,职业生涯规划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也在人的一生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现状分析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介绍。使当代大学生明确自我,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下面我网提供了2010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论文参考。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著名管理学家诺斯威尔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和眼前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从本质上讲,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对学生以职业要求为目标,通过让学生明确其预期目标,使之自觉地按要求开发潜能,提高综合素质的方法。具体的讲,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存在的问题:


  1. 传统就业指导模式与就业质量的不和谐

  传统就业指导模式没有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忽略了对人才需求趋势、职业生涯发展前景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的研究。这种模式是被动式、经验式的指导, 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为指导。在这种模式下,只重视应届毕业生的指导, 缺失了对其他年级学生的培养, 就业指导变成了针对应届毕业生的“突击式”、“运动式”的集中教育, 忽视了对全体学生在知识结构、组织能力、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素质进行自我完善。


  2.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和谐

  职业生涯规划在中国被提及不过是近几年的事。由于种种原因, 一段时期内未曾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的普遍认识和重视。首先, 高校自身的发展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与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未能在大学就业指导工作中得到适时运用, 导致就业指导体系不能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益的帮助。其次, 因为就业指导体系的不健全, 造成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方面的教育始终存有空白点, 使得大多数的大学于自己以及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任何概念。


  3.“先就业后择业”观念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

  近年来,高校的就业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 各高校都提出应该“先就业后择业”的观点。这种提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纠正一部分毕业生不正确的择业态度, 但忽视了两个问题: 一是未能准确地理解就业指导是包括从人的发展与职业市场的发展来考虑如何培养人才的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一个问题是“先就业后择业”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高职毕业生择业的短期行为, 使得不少毕业生就业之前就作好了“跳槽”的准备, 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不诚信之风, 使许多用人单位对此深恶痛绝, 并转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充满了戒意, 加剧了就业的难度。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大幅度增长。虽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有着旺盛的需求, 但是由于高校毕业生供给的快速增长大于需求的增长, 以及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职业生涯规划在缓减大学生就业压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当代大学生成功就业,创业的必要前提,从而促使大学生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由此可见,在人的一生中,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重大的作用。随着人生阶段的前进,职业生涯规划也有着不同的阶段。职业发展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萨帕将个体职业发展分为5个阶段:
 

  1 成长期(0~15岁) :通过观察发展职业角色的意识,并与自我概念联系起来;

  2 探索期(15~25岁) :了解自己和职业,并初步进行尝试和确定职业。包括三个任务: ①. 结晶,只限定确实喜欢的工作类型;②.明确,旨在可供选择的职业中选择最好的;③. 实施,指在所选择的工作领域开始工作;

  3 建立期(25~45岁) :根据前一阶段所选定职业的工作经验的积累,逐步建立起稳定、专精的地位,并提高升迁和晋升的能力;

  4 维持期(45~60岁) :特点是维持既有的职位和成就,更新知识和技能,并追求创造;

  5 衰退期(60岁以上) :随着身心逐渐衰退,对职业的投入减少,并为退休做准备和开始退休生活。


  可以看出,青年期(15~25岁)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职业发展的起始阶段。是人生阶段和职业生涯规划阶段的双重黄金时期。因此,在大学生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至关重要。


  四: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应该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因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过程。从心理上作好职业生涯准备其实就是一个“知己知彼”的阶段。


  “知己”就是认识自我。是一个对自我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要通过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手段,如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等,去认识自己的个性倾向性,了解自己的需要与兴趣。同时认识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了解自己的能力、气质和性格,通过分析自己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特征,明确自己所属的气质类型,有哪些优点和缺点,自己的性格中有哪些不良因素,尽可能做到“扬长避短”,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彼”就是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职业结构的过程。在进行职业规划时,不能仅看重单位的大小、名气,而要对该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做深入的分析了解,并对该职业所需求的一般和特殊的职业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在做好了这个准备阶段后,就可以着手进行职业的选择了。


  要真正的做到“知己知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作手:


  1. 了解职业

  对不同职业领域以及不同工作的职责和所需技能的了解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对职业的认识可以通过向老师,就业指导中心,高年级同学请教学习,以及借助图书馆的相关书籍,了解各种职业的要求,前景和就业状况。


  2. 认识自己

  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还必须在充分认识自身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如通过“我是谁?”,“我的优点是什么?”,“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进行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在自我剖析基础上结合他人评价,借助测试表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


  3. 职业定位

  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劣势和各种职业的区别之后,就可以职业定位。职业定位要考虑性格与职业匹配,兴趣与职业匹配,特长与职业匹配,专业与职业匹配等。应选择条件适合符合自己特长,更感兴趣,经过努力能胜任,有发展前途的职业。


  在有了以上认识,就可以做一份职业生涯设计。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相互密切联系的十项内容:

  ①题目(包括姓名、年龄、年限跨度、起止日期) ;

  ②职业方向及总体目标;

  ③社会环境分析结果(包括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的分析,还包括职业环境分析) ;

  ④企业分析的结果(包括行业分析、对企业制度、企业文化、领导人、企业产业和服务、发展领域等的分析) ;

  ⑤自身条件及潜力测评结果;

  ⑥角色及其建议(记录对自己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一些人的建议) ;

  ⑦目标分析及目标组合;

  ⑧成功的标准;

  ⑨差距(即自身现实情况与实现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 ;

  ⑩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实施方案。


  五: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

  高校学生正处在职业探索期,其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受大学生个人自身素质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影响制约。


  1个人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是影响个人职业选择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个性主要包括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个人能力及价值观。因此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是进行科学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①. 价值观: 价值观指某些对你来说很重要或你想要的东西,它左右着人们对职业的选择,与人们的满意度水平密切相关。美国的施恩教授对此提出职业锚的概念,即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时,人们是不会放弃价值观的。他将职业锚分为五种类型:

  技术型

  有技术特长,善钻研

  工程师,科学家
  管理型

  乐于社交,善沟通

  各领域管理者
 

  独立自主型

  有技术,个性独立

  咨询师,顾问,自由职业
 

  安全型

  追求稳定,不喜冒险

  公务员
 

  创造型

  想象丰富,善创造

  创业者,设计师


  ②. 兴趣: 兴趣指人们为了获得乐趣或享受而做的那些事。当这种兴趣指向与职业有关的活动时,就表现为职业兴趣。职业兴趣可以测试的,最常见的是贺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他认为大多数人都可以归为六种类型。即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贺事务型。兴趣使个体对某事物给予特别的关注,积极的探索,并伴有对该事物的满意振奋等正向情绪。这将成为其成功的强大动力。因此,职业兴趣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③. 性格: 性格是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对一类对象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是个性或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对其职业选择有很大影响,对职业生涯规划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个人在选择职业时应根据自己性格,做出相应的职业规划。


  ④. 能力: 能力即“你能干什么?”,它不仅包括后天学习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包括天分。人的能力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它制约着人们的活动领域和范围。因此,规划选择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职业尤为重要。


  2 外在因素:

  外在的环境因素影响职业的选择和规划,其具体有:


  ①.政府导向:政府政策影响行业兴衰,也就直接关系到职业生涯规划。要注意政府所支持倡导的,在大势所趋下,有政策的保护下,才不会使职业生涯畅通无阻。


  ②.社会需求:大众需求是促进行业的持久动力,在职业规划中,要注意考虑大众因素。大众的才能长远,社会需求是发展趋势的前身。

  六: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自进入中国以来,广泛应用于各个相关领域,并对指导学生求职及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职业规划应该贯穿大学4年全程

  职业生涯规划在人生的各个阶段的内容和重点有所区别,但每个阶段的规划是连续的,相互影响的,从而形成贯穿人生发展始终的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阶段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期,这个时期,大学生主要任务是更多更准确地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在各类学习实践中做尝试性的职业决策贺职业规划。可见,大学期间职职业定位是否准确,职业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对于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2. 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大学生资源驾驭能力

  资源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挖掘,积累,驾驭并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的过程。大学时期是学生锻炼,培养驾驭各种资源能力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积累职业发展的必备资源,包括健康的身体,优良的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另一方面,及时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培养大学生对这些职资源的驾驭能力。


  3. 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成功实现自我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层次推进,人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成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特定的职业中去实现。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决定不同的人生,因此,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终将走向社会,他们只有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体现出自我的价值。自我实现能否得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在规划过程中不断依据环境变化而调整自身定位,保持职业生涯规划的计划性和动态性相统一,这将提高整个过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于大学生更好更快的实现自我。


  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贯穿其整个受教育阶段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确定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而且还能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促进成功就业,从而缓解就业压力。